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快递
助产学专业创新发展之旅1——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驱动主动作为 以教为本更显担当
发布日期:2024-04-30 字号:[ ]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在不断变化的生育形势下,高质量助产人才的培养是提升助产服务的关键,创新型助产学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米兰·体育,米兰(中国)母儿护理学学系在学校和学院指导下,致力于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要具有不断探索创新、引领助产学专业发展的能力,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一、与时俱进,政策引领创新

新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争先创优,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新政策,不断提升自我,围绕如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以政策为引领,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系将新政策学习融入到每次学系例会和核心组扩大会议当中,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热烈讨论,强化对政策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实实在在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不仅有内部的政策学习研讨和学习资源分享,也邀请了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和榜样引领,请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和经验分享,开展校际、校院调研交流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主动学、动态学、长期学、与时俱进学,实现学的自觉,思的深入,践的成效,行的担当,不断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提升以政策为引领创新教学工作的能力。



教师学习活动部分展示

二、科技赋能,跨界融合创新

在数据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数智技术融入课堂、赋能教育,不断重塑着教育生态,带来学习环境、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教学形式的深刻变革。学系教师积极迎接数智时代,围绕学科专业进行科技融合,跨界创新,进行数十项发明创造,指导学生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斩获奖项。同时基于科技创新反哺教学,促进教学创新改革,实现科教融合育人。此外,学系教师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实践素养、数字素养、国际素养和科学素养为中心,以提升多元化核心能力为基点,开发了基于VR、MR、AR、可穿戴传感技术、AI数字人等数智科技的系列多模态教学资源,构建集技能训练-情景模拟-创新设计于一体,融合“多模态+人机协同”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融入研究性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学系教师积极开展校级和教育部教学改革课题和协同育人项目,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创新教学,聚焦知识的运用、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人才培养。由于突出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系先后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案、北京市育人故事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优质课程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优质本科教案特等奖等。



教师创新教学成果部分展示

三、基础-临床合作,协同聚力创新

学系融合了校本部学系教师、12家临床医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心力量,形成了基础-临床协同的教师团队。学系核心组围绕教学和科研定期开展以“协同发展,跨界创新”为主题的系列会议,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的协作创新。基础-临床携手创新性构建了“本科院校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职业素养、思想引导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为培养和评价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提供了重要依据。

携手开展多元化科研项目,如沉浸式分娩镇痛MR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于虚拟现实的盆底康复训练模式构建与效果评价、肩难产分娩抢救虚拟现实培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基于虚拟现实的妊娠期糖尿病移动健康应用程序的开发及效果评价、孕产育一体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评价、基于框架偏好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方案构建、非计划妊娠生育决策模型的构建与支持策略研究、护理教师数字能力标准构建等多项创新性科研项目。

在教学科研合作的基础上,学系以“一大引领,三支队伍,五大体系,N项举措”的总体建设思路,聚力“基础-临床-社区”联合发展、强强携手、创新并举、以点带面、组队前行、成果共享,激发协同发展的内在活力,进入深层次的携手创新阶段,形成新动能、新优势,融合优势特色,共促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基临教师携手部分工作场景展示

新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新的角色和新的机遇。学系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师团队各项工作中,言传示范,引领学生创新发展。学系教师团队携手同行,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不断积聚转化新质生产力,更加凸显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未来将继续秉承以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己任,深耕不辍,奋发向前,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撰稿:杨蕊

一审:肖倩

二审:景丽伟、刘均娥

三审:杨芳宇、张金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米兰·体育,米兰(中国) www.casaamparotriana.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联系我们:010-83911641 邮箱:syhlxy@ccmu.edu.cn

Copyright © 2007-2016 , All Rights Reserve 网站建设:搜扑互联